武康王廟,又名李元諒寢宮,俗稱城隍廟,位于祟信縣城東街。據縣志記載,祟信人民因其“開拓疆土,修筑鎮城,德彼民生,感恩王功”而于唐代貞元十三年以前在縣城東門外一里許建祠塑像,春秋祭祀。
宋紹圣四年(1097年),崇信知縣王需重新修繕廟貌。
明洪武三年(1370年),縣民李斗等人遷建城內。
天順七年(1633年),崇信知縣吉泰將原廟址內四根宋、元時期鐫刻石柱移入,建亭于殿前。
萬歷三十三年(1605年)崇信知縣以塑像主次不當,又未能變更,將大殿改為寢宮,另建正殿于前。
崇禎六年(1633)兵燹 殿亭俱毀,僅剩寢宮。
清光緒二十五年(1899),崇信知縣陳兆康修繕大殿,并重修獻殿、鐘鼓樓、戲樓、山門、東西牌樓等,文革期間具毀。
1985年崇信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1993年3月29日,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2001年6月25日,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省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2005年11月國家文物局報國家財政部批準列入“十一五”項目庫。
武康王廟大殿為木結構,坐北向南,面闊五間,進深三間,單檐歇山頂。拜殿為磚木結構,面闊五間,進深一間,是一座前后開敞的卷棚頂小殿。
2001年5月甘肅省文物局對武康王廟及拜殿進行了半落架維修和遷建。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國家部委網站
縣內部門網站